来源: |发布时间:2020-04-24 08:00:18 |浏览次数:7741
针对“两栖”村干部现象不能只挥棒子,需要客观公正解读。
村干部和基层群众交往最为密切直接,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关注之下,形象至关重要。如果因为“两栖”,处理村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给办事群众吃“闭门羹”,百姓就会觉得村干部心思不在村里。而且,长期“两栖”还可能导致上级政令在基层的传达受影响,基层民意得不到及时的反馈,致使治理缺位。
不过,换个角度看,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,交通和通讯日益便捷,进趟城、回趟村都不是难事。再加上如今推行“能人治村”,有能力的人选择进城居住,把工作圈和生活圈向城镇转移很常见。更何况,村干部也有享受家庭温暖、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,倘若能做到城里居住、村中事务两不误,就没必要指责乃至“一刀切”禁止。
一言以蔽之,没必要对“两栖”过度解读。关键是要抓好制度问责体系建设,严把考核关,强化督查,严格问责,让“身”不在基层、“心”更不在基层的干部“一走了之”。同时,通过强化教育,提升干部治理能力,让服务意识、为民意识在村干部心中进一步扎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