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本站 |发布时间:2023-03-10 17:28:14 |浏览次数:2223
建强“协同链”,凝聚治理合力。着力构建高位推动、高频联动、高效服务的运行模式,研究搭建“区、镇、村(社区)、网格+N个服务载体”“4+N”区级治理体系,明晰职能职责和协同运行机制,每季度向32位区级领导发放《区级领导干部抓乡村振兴责任制任务清单》。建立区级部门定点联系制度,50个区级部门全覆盖指导112个行政村,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乡村治理。搭建“镇-村(社区)-党小组-网格-群众”5级联动互通组织架构,优化设置基础网格291个,选派6支18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驻村,点对点推动乡村治理工作。探索建立镇村两级“八员管家服务+农村物业服务队”,为居民提供“水、电、气、邮、网、农、路、文”等全方位管家服务,有效打通乡村要素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建优“服务链”,提升治理能力。聚力提供惠及全员、普遍关注、实在暖心的优质服务,实施“村级服务功能整合试点”,全面开展村活动阵地“三化”建设,聚焦“一老一小”开展“双站双体系”试点建设,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60个,未成年人保护站8个、村儿童之家112个,引进9家专业社会组织入驻,以项目化形式提供精准救助、老幼关爱服务。建成镇村综合文化站(中心)136个,文化服务“微站点”364个,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“云图书馆”172个,免费向群众开放。创建“鹤彩妈妈”“心之桥”等文化志愿者品牌5个,创新“芙蓉四季・文艺时光”线上模式,吸引参与群众30余万人。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,在村(社区)建立服务代办点,落实区镇村三级代办员766名,启用审批服务专用章,替换社保、卫健等专用业务章,全程代理群众申请事项,解决群众办事盖章多头跑问题,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。
建好“数字链”,挖掘治理潜力。合力建设居民线上点单、后台分级处置、信息互通共享的智慧化治理平台,依托科技城大数据中心,接入各职能部门办事平台,打通“i绵阳”“天府通办”等接口,开发建设“乡村治理”小程序,设置农村物业、便民服务等功能模块13个,建成镇级智慧治理微信小程序3个,累计为居民办事1.3万件。探索打造具备宅基地审批管理、农村承包地及流转管理等6大功能的,全省首个农村经济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。建成区域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,搭建仙溯农庄、一米菜园等电商平台,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平台销售28万余单,销售金额超600万元,帮助游仙菜农、种养植户销售滞销果蔬、肉蛋5万余吨。开发运用“健康游仙”微信小程序,设置日常监管、绩效考核功能等13个功能模块,全覆盖运用到辖区12家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卫绩效考核。建设“富乐同步课堂”,推动在线教研及教育共同体建设。全方位提升民生服务智慧化水平。